離開虎丘後,我們便去參觀庭園小品的藕園,它位於蘇州城東新小巷橋8號,三面臨河,一面臨街,佔地面積11畂,雖然不在蘇州七大名園之列,但小巧細緻,處處可見園主的巧思,難怪也有城東勝蹟的美名。

來到江南水鄉,就忍不住要拍水道倒影,每一景都美得像幅畫。

藕園的格局在蘇州庭園中獨樹一幟,正宅居中,有東西兩個花園而得名,東園布局以石山為主,水池為襯,主體建築坐北朝南,為一組重簷樓廳。這在蘇州園林中較為少見。其東南角有小院三處,重樓複道,總稱「城曲草堂」。

西園面積更小,以書齋及織帘老屋為中心,前有月臺,寬敞明亮,後有小院,幽雅清秀,隔山石樹木又建書樓一座;其南亦有一院,為不規則形狀,西南角設假山,設置花木,間置湖石,顯得幽曲有趣。

此園因在住宅東西兩側各有一園,故名耦園。古時兩人耕種稱為“耦”,“耦”、“偶”相通,寓有夫婦歸田隱居之意。

全園主景黃石假山,築于城曲草堂樓廳之前,石塊大小相間,手法逼真自然。假山東半部較大,自廳前石徑可通山上東側的平臺及西側的石室;平臺之東,山勢增高,轉為絕壁,直削而下,臨於水池,絕壁東南設磴道,依勢下至池邊,此處氣勢為全山最精彩處,假山西半部較小,自東而西逐級降低,坡度漸緩,止於小廳右壁。東西兩半部之間有穀道,兩側削壁如懸崖。而絕壁東臨水池,假山體量與池面寬度配合適當,空間相稱。山上不建亭閣,而於山頂山后鋪土之處,散置十餘種花木,隨風搖曳,平添了山林趣味。而池水隨假山向南伸展,曲橋架于水上,池南端有閣跨水而築,稱「山水閣」,隔山與城曲草堂相對,形成以山為主體的優美景區。

 

在這裏還真是對不住小黑兄,恁憑他口若懸河,我竟然惚神了,其實對於這個園子的印象並不深刻,唯一記得比較有趣的是小黑兄介紹蘇州人家在椅子上的文化。

沒想到一把椅子學問可大囉!從椅子上可以分尊貴,分男女,真是含蓄的江南文化啊!像正堂上,不用懷疑地,那兩把雕飾繁複的椅子就是主人椅,而前方的兩旁椅子則是身份尊貴的客人坐的。從中而外,可能會有2-3排的椅子,越向外越簡單,扶手越短小,而俗稱的冷板凳,則是連靠背都沒有,椅座的面積也只有一半,當然囉~這種椅子是不會出現在正堂的,通常客人來訪,僕人會請客人在廳外板凳稍坐,待請示主人會見與否再導引入內就坐,若主人不願會見來客,含蓄的蘇州人也不會太明白表示,只是讓客人在板凳上候著,這種板凳既沒靠背也沒扶手,面積又小,怎麼坐怎麼難受,更別期待冬日時會有軟墊隔絕冰涼的椅座囉!通常客人坐一陣子仍沒得到回應,就會視相地自行離去,這也就是坐冷板凳的由來囉~

上面這兩種椅子,有人可以分得出男生坐還是女生坐嗎?

不用說,方方正正的,是正堂的賓客椅,靠牆坐的身分就不像中間客人尊重,所以連扶手就小小的意思一下囉!右邊的椅子則是太太小姐們的座椅囉!體積較小,比較秀氣,就連小茶几都顯得小巧可愛多了。要是來客坐錯了椅子,不管上坐或下坐,都是會鬧笑話的喔!

有沒有注意到這些椅子的背上都有鑲一塊大理石裝飾呢?在江南地區,天氣較熱,多了這塊大理石可以增加點涼意,而要是手摸那塊大理石(有的人家會鑲在牆上)感覺濕濕的,就表示快要下雨囉~古人的智慧多在生活中處處體現呢!

從廳內往外拍,果然是一窗一井,不難看出主人的用心。

    地上的石紋排列得很有意思            認真的好領隊-小黃

接著我們便搭乘小船離開,搖櫓的老北北,還會小哼一曲喔~

只有一小段便上岸了,造訪藕園從臨街的正門進,後門則搭小船離開,也是它的一個特色。

 

 

 

...好,我承認,這個園子我真的惚神滿大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swee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