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嵐山車站出來後,經過一段竹林,就可以走到大本山天龍寺了!
只是我好像失憶了,只記得走過竹林,對天龍寺一點印象都沒有,怎麼會這樣子呢?
揮別早上的濕冷,來到竹林步道時,溫暖的陽光從竹林間穿透下來,還滿舒服的,沐浴在竹香中,整個人也醒了~
遊客還滿多的,為了拍到沒人的竹林,我們當然又落後了XD
太陽出來了,溫暖些了,不須要再把小葵朝內包緊緊的,讓她也出來看看漂亮的竹林,看她的表情多enjoy啊!
請人家幫忙拍一張全家福,只是小葵自顧在看別的地方。。。
從竹林走過來後,從天龍寺的北門進入,導遊去買票,我們拍拍照~
從北門進入,庭園就很美了!
聽說從這個步道上去,可以俯瞰天龍寺寺景,下回自己去時,有時間我們要來爬爬看!
心洗?洗心?這塊石硯是1899年(明治32年)法堂重建時,僧侶們用來磨墨供畫家鈴木松年畫龍之用,相傳只要對這塊硯石拜拜可保佑書法功力進步。
平和觀世音菩薩及愛之泉
裏面的觀音菩薩立像是來自中國。另外,泉水是由地下80公尺湧出來的靈泉,相傳喝了這靈泉的人可以得到愛和幸福。
沒注意到有沒有勺子供人取用,倒是池中有盤子供人擲幣許願,不曉得這些青蛙神是要保佑人們祈求什麼哩?倒是在櫻花樹下的青蛙,大概是我見過最有意境的青蛙了XD
天龍寺內種植有染井吉野櫻、枝垂櫻共有200株左右,每年4月也是賞櫻名所之一。
天龍寺本殿「庫裏」,原先是寺裏的廚房,所以屋頂上有煙囪。
因為一點印象都沒有,寫這篇遊記前,我還問Steven大本山是什麼?結果他隨便敷衍我說是地名,要不是我之前聽蔣勳老師講吳哥之美時有提到「山」在佛教裏的意義,我大概要被他騙了XD
其實大本山不是什麼地名,也不是山名,是佛教用語,在日本佛教寺院中有特殊地位者稱之「本山」。
天龍寺是日本臨濟宗派京都五山之首,京都五山是後醍醐天皇推行建武新政時重新命名五所名寺來取代鐮倉五山,而這些院寺宗派則是當時幕府政府很重要的支持力量。
大本山天龍寺是足利尊氏為了撫慰後醍醐天皇的亡靈在1339年由龜山殿所修建,他捐獻了多筆土地擴建,所以當時天龍寺的規模包含了渡月橋等周邊的範圍,佔地非常廣濶。但是天龍寺本身多災多難,歷經八次的火災,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的建物多是在明治時期重新修建而成的。
哈哈,正經的介紹就到此,接下來就輕鬆看照片囉~
大方丈周邊
大方丈,講經傳道的場所
方丈與曹源池
曹源池是由第一代住持夢窗疏石禪師所設計的迴遊式庭園,借景龜山和嵐山,繞池一圈,每個角度都是很美的布置,而且是天龍寺庭院裏唯一保存原汁原味的古蹟,就讓我們一起繞她一圈,欣賞各個角度的美吧!!
曹源池畔的白沙灘,也是有名的枯山水景緻。
供奉東向福聚大黑天的三秀院,不過我們沒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