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上海已經是下午三點,小賈接機後,在車上簡單地就上海巿現況做個講解。等下要去的地方是上海的名園-豫園和城隍廟。

豫園位於上海市南區,占地2萬多平方米,豫園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從1559年至1577年建造完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為孝敬父母而造,因「豫」字有「平安」、「安泰」的意思,取意于「愉悅雙親,頤養天年」,故起名為『豫園』。


 



剛進園,就可以看到一塊上有江澤民題字「海上名園」的大石,是1999年時,豫園建園440周年紀念時留下的。
在大陸觀光旅遊,我發現跟團的話,通常導遊都會就他們的領導所留下的字句多做解釋,有時候覺得滿好玩的,雖然大部分的時候,我心裏會偷偷地想”啊...這關我們什麼事啊?”呵~



 


一進園門,迎面的建築是『三穗堂』,抬頭仰望「城市山林」的四字匾額,望文生義的反映了豫園所處的環境:周圍是喧鬧繁華的都市,園內則充滿了山林野趣。
三穗堂是豫園的主要建築之一,取名三穗,寓有吉祥之意。在清代曾是上海地區政治經濟的活動中心,是官府慶典和宣講聖諭之處。



穿過仰山堂,一座黃石大假山隔池相望。是江南地區目前所存最古老、最大的一座黃石假山,出自於明代的疊山高手張南陽之手。


 


豫園的圍牆,是由蜿蜒起伏的五條龍所組成的,這五道龍牆將豫園分成六個景區。龍頭用泥塑成,龍身以瓦作為鱗片,造型精緻,栩栩如生,有吞雲吐霧的氣勢。
仔細瞧瞧這龍好像少了一根腳趾,因為豫園不是皇宮怎麼能建龍牆呢?所以避免犯上招來殺身之禍,只好砍掉它們的一個腳趾以表示它們不是龍啦!
這五條龍仔細去看,會發現每一條都有表情,姿態都不太相同喔!可惜時間不夠,沒能讓我好好地去比較>.<

 


 


其中兩條龍相對會合於牆上,形成雙龍搶珠之姿,是不是很生動、活潑呢?

 


 



玉華堂前,臨水而立的有三座石峰,中間一座,便是著名的『玉玲瓏』。它與蘇州留園的『瑞雲峰』,杭州花圃的『皺雲峰』合稱為江南園林的三大名石,它高3.3米,石上有72個孔洞,從下面燒一燭香會孔孔冒煙,從上面澆一盆水,下面又會洞洞流泉,相傳是宋代花石綱的流散物,至今立在這裏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特色就是 「皺、漏、瘦、透」。


這裏也是遊客搶拍的熱門點之一,我為了拍到這張沒人的照片可是等了好一會呢!


 


 


豫園內園系清康熙四十八年(西元1709年)建,全園面積僅2畝多,但山石池沼、大廳堂室、亭軒樓臺一應俱全,花牆小廊,佈置得宜,益使小園曲折迂回,疏密有致。內園還新建有古戲臺一座。

 


 


古戲台的對面就是『點春堂』,點春有暗喻點看喜歡的戲曲和演員的意思。而點春堂就是太平天國時期上海小刀會起義軍的指揮所所在地。

 


 


古戲台,清光緒年間,滬北錢業會館內建起了兩座戲臺。多年以後,這兩座戲臺一座遷入豫園,另一座遷入嘉定匯龍潭公園。豫園內的這座古戲臺名為『曲苑』,坐南朝北的曲苑古戲臺,重簷斗拱,雕樑畫棟。戲臺頂部的藻井呈穹隆狀,裝飾華麗,有助於取得良好的音響效果。戲臺兩側石柱上鐫有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雲想衣裳花想容」,為戲曲藝術家俞振飛先生的墨蹟。













其實不是我這麼認真能把導遊介紹的文字記下,我都是聽個大概,然後回來後,再上網把相關的介紹跟導遊有提到的內容做個綜合的摘要,大抵每個導遊講的內容是八九不離十啦,通常我會就有聽到的段落節錄,就當成是旅程後的回味和複習囉^^
關於豫園的其它照片請到上海豫園相簿觀賞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swee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