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門開勝景,不覺道途賒;  金殿千秋業,紅梅幾樹花。
茶香清椅席,松籟淨塵沙;  蝶翅迎風舞,山頭日已斜。


到昆明機場後,來接機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導遊,我們都叫她小姚,她是中文系畢的,因此一路上的景點講解時,非常地詳盡也清楚,而且談吐幽默,跟著她真的會聽到許多沒聽過的典故喔!我在行程中偶爾聽到別團的導遊講解,發現小姚真的很有墨水,不像其它人只是含糊說出景點名稱就混過關,接下來的介紹裏,都是小姚提到的,再加上我自行孤狗查來的喔~
沒辦法,雖然Steven有用DV拍攝,但是要我看影片記錄還挺痛苦的耶,如果有人到我家,那就有機會觀賞Ruby美眉遊雲南的影片,保證跟志玲美眉遊日本一樣,也可以聽到超甜美的娃娃聲為各位介紹喔!下次出門,我想連錄音筆都帶出來,誰叫我們每次都能好運地遇到學識豐富的導遊呢!^ ^
金殿坐落在昆明東北郊的鳴鳳山上,這裏古時禽鳥翔集,鸚鵡尤多,人稱鸚鵡山。明代又多有孔雀飛往於此地山林,人們以為是鳳凰,因此這裏又稱為“鳴鳳山”。
『從山腳過迎仙橋到達“鳴鳳勝境”石坊,坊背題書“玉虛孔衢”,玉虛指仙境,孔衢指通道,意思是通往天宮聖境的正道。路邊立有“呂祖碑”。上面寫著“唐高風正節呂真人洞路”幾個大字。相傳明朝祟信道教的雲南巡撫陳用賓應夢中神仙指引到此相會,遇到一位用兩口鍋相扣煮芋,繩牽小羊的窮苦老人,只因以貌取人,有眼不識“金鑲玉”,辨不出此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呂純陽(呂洞賓),痛失了上天為仙的好機會。痛定思痛,陳巡撫在此建了“迎仙橋”和“呂祖碑”,並認定此地是洞天福地,便修築了著名的金殿道觀。』從山腳下往上要走上一段約5~10分鐘的坡路,這裏遊覽車必須停在下面,所以就當作是今天坐了那麼久的飛機後的筋骨活動吧!在停車場還有一匹駱駝等待遊客付費拍照,我們只用攝影機順手帶過,坡道外側有許多的字畫攤,但因為我們來的時間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所以還開著的不多,還有兩攤是賣手工勾織的毛線鞋,領隊說這鞋還滿特殊的,冬天很保暖,有不少人會特地買回去送人,而且好像只有在這個地方有看到,可惜我們還沒換人民幣,沒法買個一雙當紀念。


從迎仙橋到太和宮途經三道“天門”在寬闊的石級兩邊,松柏森森、林濤陣陣,步行其間感到天高、山大、路寬、林深、心曠神怕,如臨仙境。“迎仙橋”到一天門有七十二級臺階,一天門到二天門經二十六級臺階,它分別代表著道教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這一百零八位神仙是玄武大帝的屬下。當你步入天門之時,就進入了真武帝君的法門,三座天門又代表了在大羅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這是道家認為的最高境界。我們到了太和宮。太和宮門外的紅牆上有明代留下的“鸚鵡春深”四個大字,寫得飽滿圓潤、蒼勁有力。因鳴鳳山又被稱為鸚鵡山,山中四季如春,春深似海,所以“鸚鵡春深”就題得恰到好處了。(不好意思,我沒拍到這四個字,就請各位想像一下喔!)


進了太和宮門,一座光彩奪目的櫺星門矗立眼前。大家請看櫺星門上的對聯:“天臺高百尺,東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雲;帝道滿三千,上谷龍飛,無雙玉宇無雙地。”此聯寫景抒情,讚頌了秀麗佳景又頌揚了道家的法力無邊。 櫺星門一般多建於孔廟之內,櫺星指天田星,人們祭祀櫺星以祈五穀豐登。門兩旁有青獅獻瑞、白象呈祥;上端橫匾上題有“洞天福地”。櫺星、青獅、白象以及道教橫匾集中在一起,這是我國寺、觀中佛、道、儒三教共處一地的特點。在此建櫺星門,表現了道家“尊天必尊道,尊道亦尊天”的思想。


沿著兩旁種滿迎春花的小道往前走,望著左右長長的配殿,人行其間,各位一定覺得視線、神情在隨之收斂,有一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上完臺階,眼前這座青磚所圍的建築被稱作“紫禁城”,是明朝萬曆年間陳用賓所建,迄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細看城磚有大小之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來,小城磚是道光年間遭地震損壞後修補上去的,而大城磚為明朝始築。城上小樓是供奉魁星的“魁星樓”。城門口右邊是明朝所植“瑪瑙”茶花,花開九芯十八瓣,直徑達七寸。左邊是一株玉立婷婷、花大如鬥的白玉蘭。每到花開時節,茶花紅似火、燦如霞,濃裝豔麗;玉蘭花白似玉、潔如雪,淡抹素雅。兩花相映,美不勝收。只可惜在茶花一次的雷擊之後,變成了像下面的照片那樣,目前是被圍起來照顧,希望有一天她能回復昔日的風采。


旁邊圍繞的紅線代表了人們為她的祝福


進入城門,眼前一亮,好一座古香古色,鐘毓靈秀的金殿,這就是我們今天的重點。金殿並非金造,實乃銅鑄。明清時期,雲南銅產量全國第一,雲南東川等地的銅每年都要運到湖北城陵磯鑄錢。因戰亂道阻,數年生產的銅都未能運出。鸚鵡山道觀道長徐正元呈請世襲黔國公沐昌祚和雲南巡撫陳用賓,模仿湖北武當山天柱峰銅殿的式樣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鑄成了第一座銅殿。銅殿建成之時,輝煌無比,金光耀目,稱為“金殿”。明朝後期,雲南沐氏家運日衰,認為“銅乃西方之屬,能克木(沐)”,竟將其敗勢歸咎於銅殿,于明朝崇幀十年(1637年)將第一座銅殿遷到賓川雞足山。眼前這座銅殿是平西王吳三桂為鞏固自己統治地位,為求助於神道庇佑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鑄造的。


看上去黑漆漆像木頭薰黑後的樣子,其實它整座都是由銅打造的,並在上方鑲上金漆,完全沒有用到一根木頭喔!而在陽光照射下整座壂呈現出金光耀眼,故名之『金殿』。
銅殿下築須彌座式台基,高1.5米,金殿建于兩層石砌台基上,第一層為青石砌就,沙石勾欄,欄上浮雕“二十四孝”圖,第二層是大理石欄,中間是一條雕有龍風雲紋的階石。獨具匠心的須彌座使金殿更加雄偉高大、莊重威嚴。方形的金殿為仿木結構重簷歇山式建築,殿高6.7米,寬深同為7.8米,四壁由三十六扇格子門組成,上面鑄有龍鳳吉祥、花草魚蟲、雲龍麒麟等圖案,銅殿脊樑上鐫有“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1671年)大呂月(十二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銅殿四角有盤龍石柱襯托,四周由十六根圓柱支撐,斗拱飛簷、龍飛鳳舞、精美無雙。這是我國現存最大(占地180平方米),最重(250噸),保存最完好,鑄造最精美的銅殿,這是我國的一件國寶,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金殿殿中供奉著真武帝君銅像,高1.5米,披髮跣足、仗七星劍、執七星旗,著黑衣、踏龜蛇。真武大帝又稱玄武。相傳在黃帝時期,淨樂園善勝皇后夢遊御花園,吞下陽光後十四月,三月初三時左脅裂開產下太子,頓時瑞雲繚繞,異香芬芳。太子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受玉清聖祖點化前往太和山修煉,成道後被玉皇冊封為“鎮天玄武大將軍”,統領北方。而真武修煉的太和山也被改稱為武當山,取“非真武不足以當此山”之意。傳說在周武王伐封的戰爭中,真武大帝降服了變化為蒼龜、巨蛇的水火二魔,歸降後的龜蛇屢立戰功,被玉皇封為“太玄水精黑靈尊神”和“太玄火精赤靈尊神”,隨真武調用。殿中真武兩旁龜將勇猛威嚴,蛇將氣字軒昂。一旁有金童持卷、玉女捧印。道教諸神仙都有作為侍從的金童、玉女。而真武的金童玉女特指周公和桃花女。周公以占封為生、開業三十年從無差錯。自從遇上桃花女卻屢屢不靈,周公知道桃花女功業不淺,然而心中不服,托人說媒將其娶回家中作兒媳準備慢慢收拾。誰知一害再害無一成功,弄得狼狽不堪。真武大帝出面結束其恩怨復歸天位,從此他們就當了真武帝的聽差兼秘書,掌握法寶、符印,書記三界神仙的功過善惡,成為真武大帝的得力助手。
 銅殿柱上有聯贊道“威武鎮南滇,七星耀處河山朗;神靈終北極,一劍飛來海宇清”。銅殿前後各有一匾,前書“南無無量壽佛”,後題“北極玄武”一佛一道。佛道結合,又為金殿一奇。銅殿外有左右相對兩個銅亭,內奉水、火二將。在殿右前方有一條高10米的銅制旗杆,上懸“日月七星鎖山旌”。七星銅旗高懸,象徵北極玄天“普護”生靈。旗上鑄有“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旗周圍有二十八宿。什麼是二十八宿呢?早在遠古時候,人們將天上的星辰分為二十八個群落稱“二十八宿”,按它們位置分為東西南北四個群落,每方為七宿,根據這些星辰排列的形狀想像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玄是龜、武是蛇),稱為“四象”。“四象”被玉皇封為鎮守四方的大神。旗子上端有日月,旗中是北斗七星,整個銅旗為鏤空鑲嵌。七星旗的建築年代早於現在的銅殿,是陳用賓建築第一個銅殿時鑄造的。


銅殿兩側各有一株明代紫薇,已有四百年歷史。紫薇夏初開花,因花期長而紅豔又被稱為“百日紅”。當年吳三桂同陳圓圓遊金殿,當寒冬臘月時,人們在殿外燒火炭,通過銅壁傳熱,室內溫度宜人;到三伏盛夏,兩人常坐在紫薇樹下談情說愛。照片上這株紫薇相傳就是陳圓圓靠躺納涼的那一棵喔!小姚說女生摸了這棵紫薇就會像陳圓圓一樣的美貌,所以大家就都上前摸摸它,但是我有點猶豫,因為我才不想像她那樣子紅顏薄命哩:p
還有一個說法是說這顆樹又叫做搔癢樹,摸摸它會微微地搖動,所以大家都過來摸摸樹幹,看看是不是真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swee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