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與陳圓圓

銅殿北側是典型的中式四合院,現辟為金殿文物陳列館。館內陳列著太和宮保存的明清以來的珍貴文物。包括銅器、瓷器、字畫以及真武“伏魔制怪”的七星劍和吳三桂用過的木柄大刀。現在展出的大刀是複製品,真品保存在雲南省博物館中,不僅有兩個警衛看守著,遊客參觀時還得保持20米的距離呢!(不曉得小姚是不是講錯了,20米很遠耶...那不就只能站在門外遙望了?)大刀可是比我還長,重達12公斤,由此不難想像出當初神威遠鎮的平西王的氣概囉!室內有一幅吳三桂和陳圓圓的畫像,是後人根據留傳下來的畫像模臨出來的,從這裏隱約可以看出前頭的真武大帝容貌和吳三桂相似喔,據說這是吳三桂自覺得功高震主所表現出來的野心之一。 (畫很美吧~小時候上課時我最喜歡做的就是在課本上畫這些古代仕女圖了,還好我學會了從DVD捉取畫面,不然可能得停格模臨下來給大家看了:P) 


 


接下來的美麗庭院就是“中國金殿博覽苑”。此苑於1995年建成,苑中仿照我國現存銅殿按1:2比例用珍貴的楠木經仿銅處理建成。它們分別是北京頤和園萬壽山寶雲圖,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重207噸;湖北武當山金殿,明永樂十四年(1416年)建,80多噸;山西五臺山銅殿,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建,50噸;山東泰山金闕,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建,20餘噸。這些金殿設計精美,軒昂巍峨,經過比較,可以感覺到昆明金殿在全國銅殿中是首屈一指的喔~照片中的應該是五臺山銅殿。 

 


參觀完博覽苑以後我們出南門,過長廓,看見滿山的雲南油杉,樹齡均在百年以上。樹木蒼翠挺拔,微風拂來,滿園清香,令人覺得心曠神怡。沿著南側小路走便可到達“茶花園”。但可惜的是這時候並不是茶花花期,因此我們也就沒過去欣賞了,就留著下回回來的時候吧!。在小路兩旁,一座座仿青銅雕塑作品映入眼簾,這是金殿公園新建的青銅文化走廊。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雲南就有了銅礦的開採冶煉技術,開始鑄造和使用青銅器。到了距今2000年前後,從戰國至西漢時期,出現了高度發達的古滇國青銅文化,它是雲南青銅文化的鼎盛時期。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些銅鼓、銅笙、銅枕、銅俎就是那個鼎盛時期青銅器的仿製品。


『滇王金印』1956年11月,在晉甯石寨山古墓群的發掘中,發現了一顆陰刻著“滇王之印”四個篆字的金印,重90克,印面邊長2.4釐米見方。上有蛇鈕印把,作工十分精細。這一重大發現,證明了古滇王國存在的歷史事實,也進一步證實了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記載的“莊嬌王滇”,以及漢武帝賜“滇王金印”的真實性喔!人家說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真的一點也沒錯耶...看著平時唸的內容活生生的陳列在眼前時,心裏就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感動喔^ ^


 


接著呢,在照片的左上張,這就是出土於江川李家山古墓中著名的『牛虎銅俎』一隻兇惡的老虎咬住了牛尾,母牛腹下保護著一隻小牛表示了母愛的精神。這個銅俎是古代祭祀時用於放置祭品的器物。講解中指出了戰國時期的這件青銅鑄器表明當時的科學特別是力學水準已經十分高超,雕鑄品用後尾的虎與碩大牛頭構成了平衡,而腹下的小牛又降低了銅俎的重心,對於古人的智慧真是叫人佩服呢!『牛虎銅俎』堪稱青銅器的珍品,也是雲南青銅文化代表和象徵。

 


而照片右上則是『青銅貯貝器』,在戰國時代交易用的貨幣為貝殼,因此這個貯貝器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存錢筒啦!而在其它出土的青銅器中有許多牛頭的造型,是因為在戰國時牛可是家庭的生活依賴喔!也就是因為牛牛是這麼的對人們有貢獻,也因此人們就視牠為吉祥動物囉!這些奇特而精美的雲南青銅器,有著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寶庫中的奇麗瑰寶喔!
 
就這樣一邊聽小姚解說,一邊拍照,結果我們竟然不知不覺地脫隊了,等一回頭,一群人已經不知道哪去了,我們想他們應該是要去鐘樓吧?就往那方向走去,沒想到小姚也在找我們,就一個從前,一個從後錯身而過,最後我們只好停在原地等小姚來找,這段時間本來是要去參觀鐘樓的,等我們被找到時,也不好意思再要求前去一次,因為上坡路加上怕其它人等我們,所以鐘樓就沒去了,遠遠望而以,下次再來吧!


 


照片上是路旁的字畫攤,有用名字作詩的,有用名字作畫的,本來是一字2RMB的,因為剛下飛機身上只有一些零錢,加上時間不早了,因此我用了台幣10元換來了這一幅,畫字畫的先生不僅妙筆生花,還有一口好詞,邊畫邊說,讓我聽的笑呵呵,只花了NT10元就能聽到這麼多好話,還挺值得的呢!上面就是我的名字啦~看得出來嗎?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sweet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